腹腔鏡手術存在一定風險,但整體安全性較高。該技術通過微小創口完成操作,具有恢復快、創傷小的優勢,但需根據患者個體情況評估具體風險。
一、常見風險因素
麻醉相關風險包括過敏反應、呼吸抑制等,術前需完善心肺功能評估。術中可能發生血管損傷導致出血,或誤傷鄰近器官如腸道、膀胱。二氧化碳氣腹可能引發皮下氣腫、肩部放射痛,術后1-2天可自行緩解。切口感染發生率約1%-3%,表現為紅腫熱痛,需及時處理。
二、特殊人群風險
肥胖患者手術視野暴露困難,中轉開腹率增加5%-10%。合并心血管疾病者需警惕氣腹導致的血流動力學改變。盆腔粘連嚴重者操作難度大,術中損傷風險升高3倍。老年患者術后深靜脈血栓發生率較年輕人高2倍,建議早期下床活動。
三、術后并發癥管理
術后發熱需排除腹腔感染,可通過血常規、超聲檢查明確。腸梗阻多發生于術后3天內,表現為腹脹嘔吐,需禁食胃腸減壓。罕見但嚴重的血管栓塞可通過抗凝治療預防。長期并發癥包括切口疝,發生率不足1%,與縫合技術相關。
術前戒煙酒4周可降低肺部并發癥,術后6小時開始踝泵運動預防血栓。飲食從流質逐步過渡到普食,避免產氣食物加重腹脹。保持傷口干燥,術后2周避免提重物。定期隨訪監測炎癥指標,出現持續腹痛、發熱需及時復查。建議選擇三級醫院開展手術,主刀醫師年手術量應大于100例以保障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