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器官脫垂主要分為五種類型,包括膀胱膨出、子宮脫垂、直腸膨出、小腸膨出和陰道穹窿脫垂。
1、膀胱膨出:
膀胱膨出是指膀胱向陰道前壁膨出,常見于分娩損傷或盆底肌肉松弛。患者可能出現尿頻、尿急、排尿困難等癥狀。輕度膨出可通過盆底肌鍛煉改善,嚴重者需手術修復。
2、子宮脫垂:
子宮脫垂是子宮從正常位置沿陰道下降,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癥狀包括下墜感、腰骶部酸痛、性生活不適等。絕經后女性因雌激素水平下降更易發生,可采用子宮托或手術治療。
3、直腸膨出:
直腸膨出表現為直腸向陰道后壁膨出,多因分娩時會陰撕裂或長期便秘導致。典型癥狀為排便困難、肛門墜脹感。輕度可通過飲食調節和提肛運動緩解,重度需行直腸固定術。
4、小腸膨出:
小腸膨出是盆腔頂部的小腸疝入陰道頂端,常見于子宮切除術后患者。主要癥狀為下腹壓迫感和站立時加重的不適感。需通過腹腔鏡或開腹手術將小腸復位并加固盆底。
5、陰道穹窿脫垂:
陰道穹窿脫垂多發生在子宮切除術后,陰道頂端向下移位。患者可能感覺陰道內有腫物突出,伴有排尿或排便異常。根據程度選擇盆底重建手術或陰道封閉術。
預防盆腔器官脫垂需加強盆底肌鍛煉,如凱格爾運動;避免長期負重和慢性咳嗽;保持規律排便;控制體重在合理范圍。產后女性應重視盆底康復訓練,絕經期女性可在醫生指導下局部使用雌激素。出現明顯脫垂癥狀時,應及時就醫評估,根據脫垂類型和程度選擇保守治療或手術方案。日常可多攝入高纖維食物預防便秘,進行游泳、瑜伽等低沖擊運動增強盆底支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