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脲脲原體是一種介于細菌與病毒之間的微小病原體,屬于支原體科,可通過性接觸傳播或母嬰垂直傳播,可能引起泌尿生殖系統感染。
1、微生物特性:
解脲脲原體直徑約0.2-0.3微米,缺乏細胞壁結構,依賴宿主細胞獲取營養。其命名源于能分解尿素產氨的特性,在堿性環境中更易繁殖。實驗室檢測需采用特殊培養基,常規革蘭染色無法顯色。
2、傳播途徑:
性傳播是主要感染方式,無保護性行為風險較高。母嬰傳播可能發生在分娩過程中,導致新生兒結膜炎或肺炎。極少數情況下通過共用毛巾等間接接觸傳播,但體外存活時間較短。
3、致病機制:
該微生物通過黏附泌尿生殖道上皮細胞引發炎癥反應,分泌尿素酶分解尿素產生氨,造成局部pH值升高。感染可能與精子活力下降、輸卵管粘連有關,但約30%攜帶者無臨床癥狀。
4、相關疾病:
男性感染者可能出現非淋菌性尿道炎,表現為尿頻尿痛;女性易引發宮頸炎、盆腔炎。孕產婦感染可能增加早產、低體重兒風險。部分研究提示其與反復流產存在關聯。
5、診斷治療:
核酸檢測或培養是確診依據,血清抗體檢測輔助判斷。治療首選大環內酯類如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四環素類如多西環素也可選用。耐藥菌株需根據藥敏試驗調整方案,伴侶需同步治療。
日常需注意個人衛生,避免不潔性行為;感染者應完成全程用藥并復查。飲食建議增加酸奶、蔓越莓等調節菌群,適度運動增強免疫力。出現排尿異常或分泌物增多應及時就醫,孕期需加強產前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