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精神病可能由腦組織退行性變、慢性軀體疾病、社會心理因素、藥物副作用、遺傳易感性等原因引起。
1、腦部退化:隨著年齡增長,腦細胞逐漸萎縮,神經遞質如乙酰膽堿、多巴胺分泌減少,可能導致認知功能下降和精神癥狀。保持規律作息、參與認知訓練有助于延緩退化進程。
2、慢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長期未控制,可能引發腦部微血管病變。這類患者需定期監測血壓血糖,遵醫囑調整基礎疾病治療方案。
3、心理刺激:退休后社會角色轉變、親友離世等重大生活事件可能誘發精神異常。建議通過社區活動、興趣小組維持社交聯系,必要時尋求心理咨詢。
4、藥物影響:部分降壓藥、鎮靜劑長期使用可能干擾神經系統功能。老年患者用藥需定期評估,避免多種藥物相互作用。
5、遺傳傾向:載脂蛋白E基因突變等遺傳因素可能增加發病風險。有家族史者應加強早期篩查,通過地中海飲食、適度運動等干預手段降低患病概率。
老年群體需保持均衡營養攝入,優先選擇富含Omega-3脂肪酸的深海魚、堅果等食物;每周進行3-5次30分鐘以上的快走、太極拳等低強度運動;建立規律的睡眠周期,避免白天過度臥床;家屬應定期陪同進行記憶力測試等健康監測,發現異常及時到精神科或老年病科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