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經持續時間因人而異,通常持續1-3天,部分可能延長至5-7天。原發性痛經多與前列腺素分泌過多、子宮收縮異常、精神壓力、寒冷刺激、體質虛弱等因素相關;繼發性痛經可能與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腺肌病等疾病有關。
1、前列腺素影響:月經期子宮內膜脫落釋放前列腺素,刺激子宮強烈收縮導致疼痛。熱敷下腹部、飲用姜茶可緩解平滑肌痙攣,減少不適感。
2、子宮位置異常:子宮過度前屈或后傾可能造成經血排出不暢。膝胸臥位練習、避免久坐有助于改善盆腔血液循環。
3、精神因素:焦慮緊張會降低疼痛閾值。規律作息結合腹式呼吸訓練能調節自主神經功能,每日冥想15分鐘效果顯著。
4、子宮內膜異位:異位內膜組織隨月經周期出血引發炎癥反應。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萘普生可抑制炎癥介質,嚴重者需腹腔鏡病灶切除術。
5、子宮腺肌病:子宮內膜侵入肌層形成病灶導致子宮增大。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可減少月經量,頑固性疼痛考慮子宮動脈栓塞術。
痛經期間建議選擇溫性食物如紅棗、羊肉、桂圓,避免生冷刺激;適度進行瑜伽、慢跑等有氧運動促進內啡肽分泌;保持腰腹部保暖,使用暖寶寶時注意低溫燙傷風險。記錄每次疼痛持續時間及伴隨癥狀,若出現非經期疼痛或痛感持續加重需及時婦科就診排除器質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