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陰瘙癢可通過克霉唑栓、硝酸咪康唑乳膏、氟康唑膠囊等藥物治療,通常由陰道炎、外陰濕疹、糖尿病、激素水平變化、過敏反應等原因引起。
真菌性陰道炎導致的外陰瘙癢需使用抗真菌藥物。克霉唑栓通過抑制真菌細胞膜合成起效,硝酸咪康唑乳膏可緩解外陰皮膚紅腫脫屑,口服氟康唑膠囊適用于反復發作的念珠菌感染。使用前需明確診斷,避免與其他外用藥膏混用。
接觸性皮炎或過敏反應引發瘙癢時,可短期使用氫化可的松軟膏減輕炎癥。氯雷他定片等抗組胺藥物能緩解過敏癥狀,但需排除陰道感染因素。避免抓撓刺激,穿著純棉透氣內褲減少摩擦。
糖尿病患者易合并外陰瘙癢,與血糖升高導致局部環境改變有關。二甲雙胍、格列美脲等降糖藥控制血糖水平后,瘙癢癥狀多能自行緩解。需定期監測血糖,保持外陰清潔干燥。
絕經后女性因雌激素缺乏引發外陰萎縮性瘙癢,可局部涂抹雌三醇乳膏改善黏膜狀態。普羅雌烯陰道膠囊能增強陰道上皮抵抗力,使用期間需定期復查乳腺和子宮內膜情況。
細菌性陰道病伴隨瘙癢時,甲硝唑栓或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膠可抑制厭氧菌繁殖。口服替硝唑治療期間需禁酒,避免雙硫侖樣反應。合并盆腔炎需聯用頭孢曲松等廣譜抗生素。
日常避免使用堿性洗液沖洗陰道,選擇寬松透氣的純棉內褲并每日更換。飲食上減少辛辣刺激及高糖食物攝入,適量補充含益生菌的酸奶維持菌群平衡。瘙癢持續超過1周或伴隨異常分泌物、潰瘍時需及時婦科就診,明確病因前不建議自行長期用藥。保持規律作息和適度運動有助于增強免疫力,降低復發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