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肝炎可通過肝功能檢測、影像學檢查、病原學篩查、凝血功能評估、肝組織活檢等方式診斷。該疾病通常由病毒感染、藥物損傷、酒精濫用、自身免疫異常、代謝障礙等原因引起。
1、肝功能檢測:血清轉氨酶ALT/AST顯著升高超過正常值10倍以上,總膽紅素水平進行性上升至171μmol/L以上,白蛋白降低伴球蛋白升高提示合成功能受損。膽堿酯酶活性下降反映肝細胞儲備功能減退。
2、影像學檢查:腹部超聲顯示肝臟體積縮小伴表面不規則,門靜脈直徑增寬超過13mm。CT可見肝實質密度不均勻降低,膽囊窩水腫呈"雙軌征"。MRI能清晰顯示肝內血管走行異常及側支循環形成。
3、病原學篩查:需檢測甲型至戊型肝炎病毒標志物,重點排除HBV-DNA高載量>10^5IU/ml或HCV-RNA陽性。EB病毒、巨細胞病毒IgM抗體陽性提示機會性感染可能。自身免疫性肝炎需檢測抗核抗體及抗平滑肌抗體。
4、凝血功能評估:凝血酶原時間延長超過正常對照3秒以上,國際標準化比值INR≥1.5是診斷重要依據。纖維蛋白原水平<1.5g/L預示出血風險,D-二聚體升高提示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傾向。
5、肝組織活檢:經頸靜脈肝穿刺獲取組織標本,病理可見大塊或亞大塊肝壞死,肝細胞存活率低于40%。免疫組化染色可鑒別病毒抗原分布,網狀纖維染色顯示支架結構塌陷。
日常需嚴格臥床休息,每日熱量攝入維持在35-40kcal/kg,優先選擇支鏈氨基酸配方營養劑。限制蛋白質攝入量0.5g/kg/d,補充維生素K1改善凝血功能。監測24小時尿量及腹圍變化,每6小時評估意識狀態。出現肝性腦病前驅癥狀時,可口服乳果糖及利福昔明調節腸道菌群。對于凝血功能嚴重障礙者,輸注新鮮冰凍血漿需維持INR<2.0。終末期患者應考慮人工肝支持系統治療,符合米蘭標準者需評估肝移植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