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后跟疼痛可通過非甾體抗炎藥、局部外用藥膏、營養神經藥物、糖皮質激素注射、中成藥等方式緩解。腳后跟疼痛通常由足底筋膜炎、跟骨骨刺、跟腱炎、痛風性關節炎、腰椎神經壓迫等因素引起。
1、消炎鎮痛藥:
非甾體抗炎藥是緩解腳跟疼痛的常用口服藥物,如布洛芬、塞來昔布、雙氯芬酸鈉等。這類藥物通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減輕炎癥反應,適用于足底筋膜炎或跟腱炎急性發作期。需注意胃腸道不良反應,連續使用不宜超過1周。
2、局部外用藥:
氟比洛芬凝膠貼膏、雙氯芬酸二乙胺乳膠劑等透皮制劑可直接作用于疼痛部位。藥物經皮膚吸收后能減少全身副作用,尤其適合伴有胃部疾病的患者。使用時需避開破損皮膚,每日涂抹2-3次配合按摩效果更佳。
3、神經營養劑:
甲鈷胺、維生素B12等藥物適用于腰椎病變引發的放射性腳跟痛。這類藥物可促進神經髓鞘修復,改善神經傳導功能。通常需要連續服用4-8周,聯合物理治療效果更顯著。
4、封閉治療:
復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曲安奈德等糖皮質激素可用于頑固性疼痛的局部注射。通過抑制免疫反應快速消除炎癥,特別對跟骨滑囊炎效果明顯。每年注射不宜超過3次,需由專業醫生操作避免肌腱斷裂風險。
5、中成藥調理:
活血止痛膠囊、追風透骨丸等中成藥適合慢性勞損型疼痛。含川烏、草烏等成分能改善局部微循環,需辨證使用風寒濕痹或氣滯血瘀證型。建議飯後服用避免胃腸刺激,療程一般持續2-4周。
腳跟疼痛患者日常應選擇足弓支撐鞋墊,避免赤腳行走。每天用40℃溫水泡腳15分鐘促進血液循環,體重超標者需控制BMI在24以下。跟腱拉伸訓練如臺階懸踵練習每天3組,每組15秒。急性期減少爬樓梯、跳躍等沖擊性運動,若疼痛持續超過2周或出現晨僵超過30分鐘,建議進行骨密度檢測排除應力性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