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壞疽可能影響壽命,其預后與病情嚴重程度、治療時機及血糖控制情況密切相關。
一、糖尿病壞疽的分期與影響:
糖尿病壞疽分為干性壞疽和濕性壞疽兩種類型。干性壞疽多因下肢動脈閉塞導致組織缺血壞死,進展相對緩慢;濕性壞疽常合并感染,局部紅腫潰爛伴膿液滲出,病情進展迅速。早期僅表現為足部麻木、皮膚發紺,若不及時干預,可能發展為全足壞死甚至敗血癥。研究顯示,合并嚴重感染的濕性壞疽患者五年生存率顯著降低,主要死因包括膿毒癥、多器官衰竭等并發癥。
二、治療措施與預后改善:
控制血糖是治療核心,需通過胰島素強化治療將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以下。局部處理需根據分期選擇:早期壞疽可采用清創術聯合負壓引流,中晚期可能需血管重建術或截肢手術。抗感染治療需根據藥敏結果選用頭孢類、碳青霉烯類等抗生素。同時需進行神經修復治療,如甲鈷胺營養神經。規范治療下,約60%患者可避免截肢,但合并心腎功能不全者預后較差。
日常需堅持血糖監測與足部護理,每日檢查足部有無破損,選擇透氣棉襪與寬松鞋具。飲食遵循低GI原則,優先選擇蕎麥、燕麥等粗糧,搭配清蒸魚、焯水蔬菜等高蛋白低脂食材。適度進行游泳、太極拳等運動改善循環,避免赤足行走。出現足部潰瘍需立即就醫,延誤治療可能導致感染擴散。心理疏導同樣重要,可通過正念訓練緩解焦慮情緒,家屬應協助患者建立治療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