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體周圍炎可能由口腔衛生不良、吸煙、糖尿病、牙周病史、手術操作不當等原因引起,可通過加強口腔清潔、戒煙、控制血糖、專業牙周治療、種植體表面處理等方式干預。
菌斑堆積是種植體周圍炎的主要誘因,食物殘渣和細菌在種植體頸部形成生物膜,刺激周圍軟組織炎癥。每日使用沖牙器清潔種植體鄰間隙,配合含氯己定的漱口水減少菌斑附著。
尼古丁收縮血管導致種植體周圍組織血供不足,煙草焦油促進致病菌繁殖。吸煙者種植體周圍炎發生率是非吸煙者的3倍,戒煙后6個月可顯著改善種植體周探診出血指數。
糖尿病患者種植體周圍炎風險增加2-4倍,高血糖環境促進膠原降解和微血管病變。糖化血紅蛋白需控制在7%以下,餐后血糖監測配合二甲雙胍等降糖藥物使用。
既往中重度牙周炎患者種植體周圍骨吸收速度更快,可能與伴放線放線桿菌等病原體持續存在有關。種植前需完成全口牙周基礎治療,必要時輔助多西環素局部緩釋凝膠。
種植體植入時骨過熱或初期穩定性不足可能導致邊緣骨吸收,修復體邊緣不密合會增加微生物侵入風險。數字化導板輔助植入可提高精度,二氧化鋯基臺能減少菌斑堆積。
日常建議增加富含維生素C的獼猴桃、草莓等水果攝入,每周進行3次30分鐘快走促進全身血液循環。使用超軟毛牙刷以45度角清潔種植體頸部,每3個月接受專業種植體維護,出現牙齦腫脹或出血時需及時進行激光輔助治療或種植體表面去污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