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后腹脹可通過調整進食習慣、增加活動量、腹部按摩、控制產氣食物攝入、藥物輔助等方式緩解。該癥狀通常由進食過快、胃腸動力不足、食物不耐受、腸道菌群失衡、慢性胃腸疾病等原因引起。
1、調整進食:細嚼慢咽減少空氣吞咽,每口咀嚼20次以上,避免邊吃邊說話。分餐制采用少量多餐原則,單次進食量控制在七分飽。餐后避免立即平臥,保持直立姿勢30分鐘以上。
2、適度活動:餐后30分鐘進行散步、靠墻站立等低強度運動,每次持續15-20分鐘。順時針揉腹配合腹式呼吸,吸氣時腹部隆起,呼氣時收縮,重復10次為一組。避免劇烈運動導致胃下垂。
3、飲食調控:限制豆類、洋蔥、碳酸飲料等易產氣食物,選擇白蘿卜、山楂等助消化食材。每日飲水1500ml以上,溫水沖泡薄荷或陳皮代茶飲。乳糖不耐受者替換為無乳糖奶制品。
4、藥物干預:胃腸動力藥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可促進排空,消化酶制劑如胰酶腸溶膠囊輔助分解食物。益生菌制劑調節腸道微生態,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膠囊需連續服用2周以上。用藥需遵醫囑。
5、疾病排查:持續腹脹伴體重下降需排除腸易激綜合征、慢性胃炎等器質性疾病。胃鏡檢查明確黏膜病變,碳13呼氣試驗檢測幽門螺桿菌感染。癥狀反復發作建議消化科就診評估。
日常可進行八段錦調理脾胃須單舉招式練習,晚餐減少高脂高蛋白攝入,睡前3小時禁食。長期腹脹合并排便異常需進行糞便鈣衛蛋白檢測,排除炎癥性腸病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