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腸潰瘍可通過抑酸治療、黏膜修復、根除幽門螺桿菌等方式改善。雷貝拉唑作為質子泵抑制劑,用藥療程通常與潰瘍嚴重程度、并發癥及幽門螺桿菌感染狀態相關。
1、急性期治療:雷貝拉唑標準療程為4-8周,通過抑制胃酸分泌促進潰瘍愈合。每日晨起空腹服用,80%患者4周內癥狀緩解。合并出血或穿孔時需延長至8周,并配合鋁碳酸鎂等黏膜保護劑。
2、幽門螺桿菌根除:檢測陽性者需采用四聯療法,雷貝拉唑聯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枸櫞酸鉍鉀治療10-14天。根除成功后無需長期維持抑酸,但需復查呼氣試驗確認菌體清除。
3、維持期用藥:高復發風險患者可半量維持2-3個月,每日20mg雷貝拉唑預防夜間酸突破。合并胃食管反流或卓-艾綜合征者需延長至6個月,定期胃鏡監測黏膜修復情況。
4、藥物相互作用:長期使用需監測血鎂水平,避免與氯吡格雷同服影響藥效。老年患者超過8周療程應評估骨質疏松風險,必要時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
5、停藥指征:完成療程后無癥狀復發可逐步減停,突然停藥可能引發反跳性酸分泌。停藥4周后復查胃鏡確認潰瘍愈合,持續上腹痛需排查非甾體抗炎藥使用或腫瘤可能。
十二指腸潰瘍患者治療期間需避免辛辣刺激飲食,限制咖啡因攝入,采用少食多餐原則。建議配合腹式呼吸訓練緩解應激反應,每周3次30分鐘快走可改善胃腸蠕動功能。恢復期可食用猴頭菇、山藥等黏膜修復食物,定期監測糞便潛血及血紅蛋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