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發燒手腳冰涼可通過物理降溫、適當保暖、補充水分、藥物退熱、監測體溫等方式處理。該現象通常與體溫調節中樞未成熟、末梢循環不良、感染因素、脫水、高熱寒戰等因素有關。
1、物理降溫:用溫水擦拭寶寶頸部、腋窩、腹股溝等大血管流經部位,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體溫超過38.5℃時可配合退熱貼使用,每次擦拭間隔30分鐘重復操作。禁止通過捂汗方式退燒。
2、適當保暖:手腳冰涼時需穿棉襪保暖足部,室溫維持在24-26℃。可輕揉寶寶手腳促進血液循環,但軀干部位需保持透氣,避免過度包裹導致體溫進一步升高。
3、補充水分:每15分鐘喂食5-10毫升溫水或口服補液鹽,觀察排尿量及嘴唇濕潤度。母乳喂養者增加哺乳頻次,發熱期間每日液體攝入量需達到100-150ml/kg。
4、藥物退熱:體溫超過38.5℃且伴有不適時,按體重服用對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混懸液。兩次用藥需間隔4-6小時,24小時內不超過4次。用藥后30分鐘復測體溫。
5、監測體溫:使用電子體溫計每1-2小時測量腋溫,記錄體溫變化曲線。若持續高熱超過24小時、出現抽搐或意識模糊,需立即就醫排查腦膜炎等嚴重感染。
發熱期間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選擇易消化的米粥、面條等半流質飲食。體溫下降期及時更換汗濕衣物,避免劇烈活動。觀察是否出現皮疹、嘔吐等伴隨癥狀,恢復期可補充維生素C含量高的橙汁或獼猴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