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母細胞瘤術后需注意傷口護理、感染預防、營養支持、定期復查及心理調適。手術創傷、免疫力下降、代謝需求增加、腫瘤復發風險、情緒波動等因素可能影響恢復。
1、傷口護理:術后保持切口清潔干燥,避免沾水或摩擦。每日觀察有無紅腫滲液,使用無菌敷料覆蓋。術后2周內避免劇烈運動,防止傷口裂開。兒童患者需使用腹帶保護腹部,減少哭鬧或咳嗽對傷口的牽拉。
2、感染防控:化療后白細胞降低期間需佩戴口罩,避免去人群密集場所。體溫超過38℃需立即就醫排查感染。定期檢測血常規,中性粒細胞低于1.0×10?/L時需注射粒細胞刺激因子。居住環境每日通風消毒,避免接觸寵物。
3、營養補充:采用高蛋白飲食如魚肉、雞胸肉、豆腐,搭配西蘭花、胡蘿卜等深色蔬菜。化療期間可少量多餐,選擇燕麥粥、蒸南瓜等易消化食物。出現嘔吐時補充口服補液鹽,必要時靜脈營養支持。
4、復查監測:術后前兩年每3個月復查腹部超聲和胸部CT,第三年起每6個月復查。重點關注肺部和肝臟轉移灶,腫瘤標志物檢測包括甲胎蛋白、β-HCG。放療患者需每年評估腎功能,監測尿蛋白和血壓變化。
5、心理干預:兒童患者可通過繪畫治療表達情緒,使用玩偶演示醫療操作減輕恐懼。家長需參加心理輔導課程,學習正向溝通技巧。建立病友互助小組,分享康復經驗,必要時采用認知行為療法改善焦慮。
術后康復期需保證每日30分鐘溫和運動如散步、瑜伽,避免接觸性運動。飲食注意低鹽低脂,限制加工食品攝入。建立規律的睡眠習慣,睡前避免使用電子設備。長期隨訪中如出現體重驟降、骨痛或血尿等癥狀需及時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