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頜面部腫瘤術后修復重建可能由腫瘤切除范圍大、組織缺損影響功能、鄰近器官暴露風險、美觀需求、預防并發癥等因素引起,可通過皮瓣移植、骨組織重建、種植牙修復、贗復體佩戴、功能康復訓練等方式治療。
1、組織缺損修復:腫瘤切除常導致皮膚、肌肉或骨骼大面積缺損,游離皮瓣移植是常用手段,如前臂皮瓣、腓骨肌皮瓣等可恢復面部輪廓。術后需配合加壓包扎預防血腫,6個月內避免局部外力撞擊。
2、骨結構重建:下頜骨切除后可采用鈦板固定或血管化髂骨移植,上頜骨缺損可應用顴種植體支撐贗復體。骨重建后需定期影像學復查,避免咀嚼硬物直至骨愈合完成。
3、口腔功能恢復:舌體部分切除者需進行舌肌訓練改善發音,軟腭缺損患者可佩戴阻塞器改善吞咽。建議術后2周開始吹氣球、舌尖抵顎等康復訓練,逐步恢復口腔肌肉協調性。
4、感覺神經修復:面神經分支損傷可能導致唇部麻木,可采用耳大神經移植術。術后3-6個月進行冷熱刺激訓練,配合維生素B12、甲鈷胺等神經營養藥物促進恢復。
5、外觀美學重建:眼瞼缺損可用顳淺動脈皮瓣修復,鼻缺損適合額部皮瓣移植。整形外科醫師會分階段調整修復體形態,術后需防曬并使用硅酮凝膠預防瘢痕增生。
術后康復期應保證每日60g優質蛋白攝入,如魚肉、雞胸肉、乳清蛋白粉,促進組織修復。進行適度頸部拉伸運動改善淋巴回流,睡眠時抬高床頭30度減輕面部水腫。每3個月復查一次,監測腫瘤復發及修復體功能狀況,出現持續性疼痛或修復體移位需及時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