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癬可通過外用抗真菌藥物、口服藥物、激光治療、手術拔甲、日常護理等方式治療。甲癬通常由皮膚癬菌感染、甲外傷、免疫缺陷、糖尿病、長期穿不透氣鞋襪等原因引起。
1、外用藥物:皮膚癬菌感染是主要病因,表現為甲板增厚或變色。酮康唑乳膏、聯苯芐唑溶液、環吡酮胺涂劑等外用藥物可直接作用于感染部位,需持續使用3-6個月。伴有甲周紅腫時可配合碘伏消毒。
2、口服藥物:甲外傷可能導致真菌侵入甲床,表現為甲板分層或脫落。特比萘芬、伊曲康唑、氟康唑等口服藥物適用于多甲受累者,療程通常需12周。用藥期間需監測肝功能指標。
3、激光治療:免疫缺陷患者易發生頑固性感染,表現為甲板萎縮。二氧化碳激光或Nd:YAG激光能穿透甲板破壞真菌,每月1次連續治療4次。治療后有短暫灼熱感屬正常反應。
4、手術干預:糖尿病患者合并嚴重甲畸形時,可能需病甲清除術或基質切除術。術后需保持創面干燥,配合口服抗真菌藥物預防復發。
5、日常防護:長期穿不透氣鞋襪會滋生紅色毛癬菌,建議每日更換純棉襪,鞋柜定期用紫外線消毒。修剪指甲時避免損傷甲上皮,公共浴室需穿防滑拖鞋。
甲癬患者應增加富含鋅的海鮮和堅果攝入,適度進行足部按摩促進血液循環。選擇透氣性好的網面運動鞋,避免與他人共用指甲剪。治療期間每月拍攝患甲照片便于對比療效,持續6個月未改善需復診調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