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酸痛可通過非甾體抗炎藥、肌肉松弛劑、營養神經藥物緩解癥狀。頸椎酸痛通常由長期姿勢不良、頸部肌肉勞損、頸椎退行性變、神經壓迫、局部炎癥反應等原因引起。
1、非甾體抗炎藥:布洛芬、塞來昔布、雙氯芬酸鈉等藥物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減輕頸部無菌性炎癥導致的疼痛腫脹。這類藥物適用于頸椎間盤突出或骨關節炎引發的慢性疼痛,需注意避免空腹服用。
2、肌肉松弛劑:鹽酸乙哌立松、氯唑沙宗等藥物能緩解肌肉痙攣,改善因伏案工作或睡姿不當導致的肌筋膜疼痛綜合征。藥物可能引起嗜睡副作用,建議夜間服用配合熱敷效果更佳。
3、神經營養劑:甲鈷胺、維生素B1、腺苷鈷胺等藥物促進神經修復,適用于頸椎病伴隨手部麻木刺痛等神經根癥狀。這類藥物需連續服用1-3個月,可搭配頸椎牽引治療。
4、外用鎮痛藥:雙氯芬酸二乙胺乳膠劑、氟比洛芬凝膠貼膏等局部用藥能靶向作用于疼痛部位,減少口服藥物的胃腸道刺激。使用時需避開破損皮膚,每日涂抹不超過3次。
5、中成藥調理:頸復康顆粒、根痛平片等中成藥具有活血化瘀功效,適合長期伏案導致的慢性頸肩僵痛。建議在中醫師辨證指導下使用,可配合針灸推拿增強療效。
日常應保持正確坐姿,每工作1小時做頸部伸展運動,睡眠時選擇高度適中的護頸枕。急性期疼痛可嘗試冷敷,慢性疼痛建議用40℃熱毛巾每日熱敷頸部15分鐘。游泳、羽毛球等運動能增強頸部肌肉力量,飲食注意補充鈣質和維生素D。若出現持續頭暈、上肢放射性疼痛或行走不穩,需及時進行頸椎MRI檢查排除嚴重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