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統感染通常由泌尿外科或腎內科治療,具體科室選擇需根據感染部位和嚴重程度決定。泌尿系統感染的治療方法主要有抗感染治療、對癥處理、生活方式調整、并發癥管理和預防復發。
1、抗感染治療:
泌尿系統感染多由細菌引起,常見致病菌包括大腸桿菌、變形桿菌等。醫生會根據尿培養結果選擇敏感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頭孢曲松、磷霉素等。對于單純性下尿路感染,口服抗生素3-5天即可;上尿路感染或復雜性感染需靜脈用藥并延長療程。治療期間需遵醫囑完成全程用藥,避免耐藥性產生。
2、對癥處理:
針對尿頻、尿急、尿痛等癥狀可給予堿化尿液藥物如碳酸氫鈉,或解痙藥如黃酮哌酯。發熱患者需進行物理降溫或使用退熱藥。血尿明顯者可適當使用止血藥物。疼痛劇烈時可短期應用非甾體抗炎藥緩解不適,但需注意藥物對腎臟的潛在影響。
3、生活方式調整:
每日飲水2000-3000毫升促進排尿沖刷尿道。避免憋尿、久坐等不良習慣。注意會陰部清潔,女性排便后應從前向后擦拭。急性期避免性生活,減少辛辣刺激性食物攝入。適當休息有助于免疫力恢復,但不需要嚴格臥床。
4、并發癥管理:
對于合并尿路梗阻、結石或解剖異常者,需解除梗阻因素。糖尿病患者需嚴格控制血糖。反復發作的慢性腎盂腎炎可能引起腎功能損害,需定期監測尿常規和腎功能。妊娠期泌尿系統感染可能誘發早產,需在產科醫生指導下謹慎用藥。
5、預防復發:
易感人群可預防性使用蔓越莓制品或小劑量抗生素。絕經后女性可考慮局部雌激素治療。存在膀胱輸尿管反流的兒童需長期隨訪。所有患者治愈后都應定期復查尿常規,發現異常及時就診。建立排尿日記有助于發現誘因。
泌尿系統感染患者日常應保持規律作息,每周進行3-5次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等增強體質。飲食上多攝入富含維生素C的果蔬,適量補充益生菌維持泌尿系統微環境平衡。避免過度勞累和情緒緊張,注意氣候變化及時增減衣物。性生活前后注意清潔,必要時使用安全套。每年進行1-2次泌尿系統超聲檢查,特別是有結石病史或糖尿病等基礎疾病者。出現排尿異常癥狀時應盡早就醫,避免自行用藥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