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肌張力高可能表現為肢體僵硬、姿勢異常、運動發育遲緩、反射亢進、關節活動受限。
1、肢體僵硬:
肌張力高的嬰兒常出現四肢或軀干肌肉持續性緊張,觸摸時感覺僵硬如木棍。被動活動關節時可感受到明顯阻力,換尿布時雙腿難以分開。日常護理需避免強行拉伸,建議通過溫水浴、撫觸按摩緩解肌肉緊張。
2、姿勢異常:
患兒仰臥時頭部后仰呈角弓反張狀,俯臥位無法抬頭或保持飛機樣姿勢。部分嬰兒呈現雙手握拳、拇指內收的異常握持反射。建議每天進行15分鐘俯臥訓練,用玩具引導其伸展頸部肌肉。
3、運動發育遲緩:
與同齡嬰兒相比,肌張力高會影響翻身、坐立、爬行等里程碑式動作的完成。三個月仍不能抬頭、六個月無法獨坐需引起警惕。康復訓練可包括球上平衡練習、側翻輔助等針對性運動。
4、反射亢進:
可能與腦損傷或神經系統發育異常有關,表現為膝跳反射幅度過大、踝陣攣持續超過10秒。部分患兒伴隨尖足行走或剪刀步態。這種情況需結合頭顱MRI評估,必要時采用肉毒毒素注射緩解痙攣。
5、關節活動受限:
長期肌張力增高會導致跟腱縮短、髖關節外展不足等繼發問題,影響未來行走功能。早期干預包括每日進行踝關節背屈訓練、使用分腿枕保持髖關節外展位,嚴重者需考慮跟腱延長術等矯形手術。
日常護理需保證維生素D補充促進鈣吸收,選擇寬松衣物避免束縛肢體。建議每周3次游泳訓練利用水的浮力降低肌張力,訓練后配合嬰兒潤膚油進行四肢關節按摩。若發現站立時足尖著地、雙手持續握拳超過4個月,應及時至兒童康復科進行專業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