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位妊娠屬于異常妊娠狀態,指受精卵在子宮腔外著床發育,需與正常妊娠嚴格區分。
1、定義差異:
正常妊娠指受精卵在子宮內膜著床,而異位妊娠多發生于輸卵管占95%,少數見于卵巢、腹腔或宮頸。輸卵管妊娠可能導致管壁破裂出血,屬于婦產科急癥。兩者HCG檢測雖均呈陽性,但胚胎存活率與母體風險存在本質區別。
2、臨床表現:
異位妊娠早期癥狀與早孕相似,如停經、乳房脹痛。隨著胚胎生長,典型表現為單側下腹撕裂樣疼痛、陰道不規則出血,嚴重者出現暈厥休克。超聲檢查可見宮腔內無妊娠囊,輸卵管區域存在異常包塊或游離液體。
3、高危因素:
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導致輸卵管粘連、既往宮外孕史、輸卵管手術史均增加風險。輔助生殖技術應用者發生率可達5%,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輸卵管蠕動異常也易誘發。避孕失敗后使用緊急避孕藥者需特別警惕。
4、診斷方法:
血HCG動態監測增長緩慢,48小時增幅不足50%提示異常。經陰道超聲聯合孕酮檢測準確率達90%,可疑病例需行后穹窿穿刺。腹腔鏡檢查既是診斷金標準,也可同步進行手術治療。
5、處理原則:
未破裂型可采用甲氨蝶呤藥物保守治療,適應癥包括HCG<2000IU/L、包塊直徑<4cm。破裂大出血需立即手術,術式包括輸卵管切除術或切開取胚術。術后需監測HCG至正常,避孕3-6個月后再計劃妊娠。
異位妊娠后需加強營養攝入,重點補充鐵劑和優質蛋白糾正貧血。恢復期避免劇烈運動,6周內禁止盆浴和性生活。再次妊娠前建議行輸卵管造影評估,日常注意生殖道衛生,減少人工流產操作。出現停經后應及早就診排除宮外孕,規律產檢可降低妊娠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