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甲狀腺功能亢進癥可通過抗甲狀腺藥物、β受體阻滯劑、碘劑、糖皮質激素、放射性碘治療等方式控制。常用藥物包括甲巰咪唑、丙硫氧嘧啶、普萘洛爾等,具體方案需由內分泌科醫生根據甲狀腺激素水平、心臟功能等指標制定。
1、抗甲狀腺藥物:
甲巰咪唑和丙硫氧嘧啶是核心治療藥物,通過抑制甲狀腺過氧化物酶阻斷甲狀腺激素合成。甲巰咪唑半衰期較長,通常每日單次給藥;丙硫氧嘧啶適用于妊娠早期,同時能抑制外周T4向T3轉化。用藥期間需定期監測肝功能、血常規,警惕粒細胞缺乏等不良反應。
2、β受體阻滯劑:
普萘洛爾可快速改善心悸、手抖等交感興奮癥狀,通過非選擇性阻斷β受體減輕甲亢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對于合并房顫或心動過速患者效果顯著,但支氣管哮喘患者禁用。該類藥物僅對癥處理,不能替代抗甲狀腺藥物。
3、碘劑治療:
盧戈氏液等碘制劑用于甲狀腺危象搶救或術前準備,通過Wolff-Chaikoff效應抑制甲狀腺激素釋放。短期使用可迅速降低血中甲狀腺激素水平,但長期應用會導致"脫逸現象",反而加重甲亢,故需嚴格掌握適應癥和使用周期。
4、糖皮質激素:
潑尼松適用于Graves眼病急性期或甲狀腺危象,通過抑制自身免疫反應和減少T4向T3轉化發揮作用。對于合并眼球后組織炎癥、視力威脅性突眼患者,需聯合免疫抑制劑沖擊治療。長期使用需注意骨質疏松、血糖升高等副作用。
5、放射性碘治療:
碘-131通過β射線選擇性破壞甲狀腺濾泡細胞,適用于藥物不耐受或復發患者。治療后可能出現暫時性甲亢加重,需提前用抗甲狀腺藥物預處理。多數患者在3-6個月后出現甲減,需終身甲狀腺激素替代治療,妊娠期及哺乳期禁用。
甲亢患者需嚴格低碘飲食,避免海帶、紫菜等高碘食物;保證充足熱量攝入,每日增加300-500千卡;補充鈣質預防骨質疏松。避免劇烈運動加重心悸,可選擇瑜伽、散步等溫和鍛煉方式。治療期間每月復查甲狀腺功能,出現發熱、咽痛等粒細胞缺乏征兆需立即就醫。保持情緒穩定,戒煙戒酒,規律作息有助于病情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