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蟲性陰道炎通常無法自愈,需規范治療。該病由陰道毛滴蟲感染引起,表現為外陰瘙癢、黃綠色泡沫狀分泌物等癥狀,未經治療可能引發尿道炎或盆腔炎癥。
一、疾病特點與治療必要性:
陰道毛滴蟲屬于寄生性原蟲,其生物特性決定難以通過自身免疫力清除。感染后陰道pH值升高至5.0-6.5正常為3.8-4.4,破壞微生態平衡。臨床數據顯示,約70%患者出現典型癥狀后未治療者可持續數月不愈,30%可能繼發尿路感染。規范治療需口服硝基咪唑類藥物,伴侶需同步治療阻斷交叉感染。
二、疾病發展的三個階段:
初期表現為輕度瘙癢和稀薄分泌物,此時及時治療治愈率可達95%;中期出現明顯灼痛感及異味分泌物,可能伴排尿刺痛;后期易合并細菌感染導致分泌物膿性改變。妊娠期感染可能增加胎膜早破風險,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陰道栓劑。
治療期間應避免性生活,每日更換純棉內褲并用沸水燙洗。飲食需減少辛辣刺激及甜食攝入,增加酸奶等含益生菌食物。愈后三個月需復查確認病原體轉陰,日常可選用弱酸性護理液維持陰道微環境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