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性眼外傷術后可通過定期復查、預防感染、避免劇烈運動、保持眼部清潔、心理調適等方式護理。
1、定期復查:
術后需嚴格遵循醫囑復查,通常術后1周、1個月、3個月需進行視力、眼壓、眼底檢查。通過裂隙燈檢查觀察角膜愈合情況,OCT檢查評估視網膜是否出現脫離。青光眼或白內障等并發癥多在術后3個月內出現,早期干預可避免不可逆損傷。
2、預防感染:
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眼膏、伏立康唑等抗感染藥物,持續4-6周。避免游泳、洗頭時污水入眼,睡眠佩戴防護眼罩。出現眼瞼紅腫、分泌物增多需立即就醫,化膿性眼內炎可導致視力永久喪失。
3、避免劇烈活動:
術后3個月內禁止跑步、球類運動等可能撞擊眼部的行為,打噴嚏時避免用力閉眼。眼內硅油填充患者需保持俯臥位睡眠,視網膜復位未穩固前,突然體位變化可能導致再次出血。
4、眼部清潔:
使用無菌棉簽蘸取生理鹽水清潔眼瞼邊緣,每日2次。禁用酒精、碘伏等刺激性消毒劑。角膜縫合患者需避免揉眼,外出佩戴防紫外線墨鏡,強光刺激可能加重角膜水腫。
5、心理調適:
視力恢復需3-6個月,焦慮情緒可能誘發眼壓升高。通過正念冥想、音樂療法緩解壓力,單眼視物障礙患者可進行平衡訓練。加入眼外傷病友互助小組有助于建立康復信心。
術后飲食需增加維生素A胡蘿卜、動物肝臟、維生素C獼猴桃、彩椒促進角膜修復,每日補充200mg歐米伽3脂肪酸深海魚、亞麻籽油降低炎癥反應。恢復期避免彎腰提重物,閱讀時每20分鐘遠眺放松睫狀肌。出現閃光感、飛蚊增多等視網膜脫離征兆時,需即刻平臥并急診處理。夜間使用加濕器保持環境濕度40%-60%,干燥空氣可能加重角膜上皮損傷。家屬應協助記錄用藥時間,復雜眼外傷患者建議建立視力康復檔案跟蹤隨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