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核心抗體陽性提示既往或現癥感染乙肝病毒,可能由母嬰傳播、不潔注射、性接觸、免疫功能低下、隱匿性感染等原因引起,需結合表面抗原等其他指標綜合判斷。
1、母嬰傳播:
乙肝病毒可通過胎盤或分娩過程由母親傳染給新生兒。感染后核心抗體長期存在于血液中,即使病毒被清除仍可檢測陽性。此類人群需定期監測肝功能,家庭成員應接種乙肝疫苗。
2、不潔醫療操作:
重復使用注射器、未經嚴格消毒的牙科器械等可能造成病毒傳播。核心抗體陽性者若伴隨表面抗原陽性需抗病毒治療,常用藥物包括恩替卡韋、替諾福韋、干擾素。
3、性接觸傳播:
無保護性行為是成人感染主要途徑。核心抗體單獨陽性可能為既往感染已恢復,建議完善HBV-DNA檢測。性伴侶應進行血清學篩查并接種疫苗。
4、免疫功能異常:
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術后等免疫抑制狀態可能導致病毒再激活。核心抗體陽性可能與病毒復制活躍有關,通常表現為乏力、食欲減退,需進行肝穿刺活檢明確病情。
5、隱匿性感染:
少數患者血清中檢測不到表面抗原,但肝組織內存在病毒復制。核心抗體陽性可能與病毒基因變異有關,通常表現為轉氨酶反復升高,需通過高靈敏度HBV-DNA檢測確診。
日常需避免飲酒及損肝藥物,適量攝入優質蛋白如魚肉、豆制品,保持規律作息。每3-6個月復查肝功能、HBV-DNA及超聲檢查,表面抗原陰性者無需特殊治療但需終身監測。接種乙肝疫苗是預防感染最有效手段,建議高危人群加強抗體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