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腺瘤可通過內鏡下切除術、外科手術切除、藥物治療、飲食調整、定期復查等方式治療。直腸腺瘤通常由遺傳因素、長期高脂飲食、慢性炎癥刺激、腸道菌群失衡、年齡增長等原因引起。
直徑小于2厘米的無蒂腺瘤適合內鏡下黏膜切除術EMR或黏膜下剝離術ESD。這兩種微創手術通過結腸鏡操作,完整切除病變組織并送病理檢查。術后需禁食6小時,1周內避免劇烈運動。
直徑超過3厘米的廣基腺瘤或高級別上皮內瘤變需行經肛門局部切除術TAE或低位前切除術LAR。手術可能伴隨術后出血、吻合口瘺等并發癥,需住院觀察5-7天。
阿司匹林腸溶片、塞來昔布膠囊等非甾體抗炎藥可抑制環氧化酶-2活性,降低腺瘤復發率。益生菌制劑如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膠囊能調節腸道微生態平衡。
每日攝入30克膳食纖維,選擇燕麥麩皮、奇亞籽等可溶性纖維。限制紅肉攝入每周不超過500克,烹調方式優先采用蒸煮替代煎烤。十字花科蔬菜如西蘭花含蘿卜硫素具有化學預防作用。
低風險腺瘤切除后每3年復查結腸鏡,高風險患者需每年檢查。糞便潛血試驗聯合腸癌標志物檢測可作為間歇期監測手段。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需從12歲開始篩查。
直腸腺瘤患者應建立每日3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習慣,快走或游泳等有氧運動可促進腸蠕動。烹飪使用橄欖油替代動物油脂,補充維生素D每日800IU。術后6個月內避免提重物超過5公斤,排便時采用蹲姿減少直腸壓力。出現便血、里急后重感應及時進行肛門指診和腸鏡復查。長期服用鈣劑1200mg/天可結合腸道游離脂肪酸形成不溶性鈣皂,降低膽汁酸對腸黏膜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