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尿管腫瘤的嚴重程度取決于病理類型及分期,可通過手術切除、化療等方式治療。輸尿管腫瘤通常由長期吸煙、化學致癌物接觸、慢性炎癥刺激、遺傳因素、巴爾病毒BK病毒感染等原因引起。
輸尿管腫瘤分為良性與惡性,良性腫瘤如纖維瘤通常預后良好;惡性腫瘤如尿路上皮癌具有侵襲性,早期確診可提升生存率。惡性腫瘤可能與長期接觸芳香胺類化學物質、吸煙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無痛性血尿、腰部鈍痛等癥狀。
根據腫瘤浸潤深度分為非肌層浸潤性與肌層浸潤性。非肌層浸潤性腫瘤可通過經尿道輸尿管鏡腫瘤切除術治療;肌層浸潤性腫瘤需根治性腎輸尿管切除術,術后可能需順鉑、吉西他濱等輔助化療。
晚期腫瘤易發生淋巴結或遠處轉移,5年生存率顯著降低。轉移灶可能引發骨痛、病理性骨折等癥狀,需結合放療聯合紫杉醇等藥物進行姑息治療。
術后需定期膀胱鏡檢與影像學隨訪。復發可能與腫瘤多灶性生長特性相關,建議每3個月進行尿液脫落細胞學檢查,必要時行增強CT評估。
根治性手術可能導致腎功能減退,需監測肌酐水平。單側腎切除患者應控制蛋白質攝入量在0.8g/kg/d,避免劇烈運動加重剩余腎臟負擔。
日常需戒煙并減少腌制食品攝入,術后三個月內避免提重物超過5公斤。建議每周進行150分鐘快走或游泳等有氧運動,定期復查尿常規及泌尿系超聲。出現血尿或腰痛加劇時應立即就診,晚期患者可考慮加入PD-1抑制劑等免疫治療臨床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