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炎可通過抗生素治療、物理治療、中藥調理、手術治療、生活方式調整等方式治療。子宮內膜炎通常由細菌感染、宮腔操作損傷、激素水平異常、免疫力下降、鄰近器官炎癥蔓延等原因引起。
1、抗生素治療:
細菌感染是子宮內膜炎的主要病因,臨床常用頭孢曲松、甲硝唑、多西環素等廣譜抗生素。抗生素需覆蓋需氧菌和厭氧菌,療程通常持續10-14天。治療期間需避免性生活,防止交叉感染。
2、物理治療:
下腹部超短波、紅外線照射等物理療法可促進盆腔血液循環,加速炎癥吸收。物理治療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每次15-20分鐘,10次為一個療程。治療期間需觀察分泌物變化,出現異常及時就醫。
3、中藥調理:
中醫認為子宮內膜炎屬濕熱瘀結證,可選用婦科千金片、金剛藤膠囊、花紅片等中成藥。中藥需辨證施治,配合艾灸關元、子宮等穴位,每日1次,連續治療2-3個月經周期。
4、手術治療:
對于宮腔粘連患者需行宮腔鏡粘連分離術,伴有輸卵管積膿時需行腹腔鏡探查術。手術前后需預防性使用抗生素,術后定期復查超聲,評估子宮內膜修復情況。
5、生活方式調整:
保持外陰清潔,每日更換棉質內褲。經期避免盆浴和游泳,減少宮腔操作。適當進行瑜伽、慢跑等有氧運動,每周3-5次,每次30分鐘。飲食宜清淡,多攝入富含維生素C的獼猴桃、西蘭花等食物。
子宮內膜炎患者需建立長期健康管理方案。日常可飲用蒲公英茶、金銀花茶等清熱解毒飲品,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堅持凱格爾運動增強盆底肌力,月經期使用暖水袋熱敷下腹部。定期婦科檢查包括白帶常規、盆腔超聲等項目,發現異常及時干預。保持規律作息和樂觀心態,有助于提高機體免疫力,預防疾病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