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血小板減少癥可通過飲食調整、補充鐵劑、減少活動、輸注血小板、治療原發病等方式處理。該癥狀通常由妊娠生理變化、缺鐵性貧血、妊娠高血壓、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病毒感染等原因引起。
1、飲食調整:妊娠期血容量增加可能導致稀釋性血小板減少,建議增加富含鐵和維生素C的食物如紅肉、菠菜、柑橘類水果,促進鐵吸收改善造血功能。避免食用可能抑制血小板功能的食物如大蒜、生姜。
2、補鐵治療:缺鐵性貧血是常見誘因,可通過口服硫酸亞鐵、多糖鐵復合物、琥珀酸亞鐵等補鐵藥物糾正貧血。補鐵期間需監測血紅蛋白和網織紅細胞計數,同時配合維生素C增強鐵吸收率。
3、活動限制:妊娠中晚期出現輕度血小板減少時,應避免劇烈運動和長時間站立,減少磕碰風險。建議采用左側臥位改善子宮胎盤血流,每日保證8-10小時臥床休息。
4、輸注血小板:當血小板計數低于50×10?/L或伴有出血傾向時,需輸注ABO血型相容的血小板懸液。輸注前需篩查血小板抗體,輸注后24小時復查血小板計數評估療效。
5、病因治療:妊娠高血壓導致者需控制血壓,可用拉貝洛爾、硝苯地平;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可短期使用潑尼松、靜脈丙種球蛋白。病毒感染引起者需抗病毒治療,嚴重病例需考慮提前終止妊娠。
妊娠期血小板減少患者應定期監測血常規,孕晚期每周檢查血小板計數。保持均衡飲食,適量攝入高蛋白食物如魚肉、雞蛋,避免生冷食物。進行輕柔的孕婦瑜伽或散步,控制體重增長在11-16公斤范圍內。出現牙齦出血、皮膚瘀斑等出血傾向時立即就醫,分娩前需多學科會診制定止血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