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感染后的臨床表現可分為三期,典型表現包括硬下疳、全身皮疹、黏膜損害及晚期臟器損傷。梅毒的癥狀發展按早期表現→進展期→終末期排列,主要分為一期梅毒、二期梅毒和三期梅毒。
1、一期梅毒:
感染后2-4周出現硬下疳,表現為無痛性潰瘍,邊緣整齊、基底潔凈,多見于生殖器部位。常伴腹股溝淋巴結腫大,硬下疳可自行愈合,但病原體仍在體內擴散。此期血清學檢測可能尚未呈陽性,需通過暗視野顯微鏡檢查發現螺旋體確診。
2、二期梅毒:
感染后6-8周出現全身癥狀,特征為銅紅色斑丘疹,分布于軀干、手掌和足底。可伴發熱、咽炎、扁平濕疣及全身淋巴結腫大。部分患者出現梅毒性禿發、骨膜炎或虹膜炎。此期傳染性極強,皮疹內含有大量梅毒螺旋體。
3、三期梅毒:
感染數年后發生,表現為樹膠樣腫破壞皮膚、骨骼和內臟。心血管梅毒可導致主動脈瘤或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神經梅毒引起脊髓癆、麻痹性癡呆等。此期病灶中螺旋體數量少,但組織破壞不可逆,血清學試驗可能呈陰性。
4、潛伏梅毒:
無癥狀但血清學陽性,早期潛伏期感染1年內仍有傳染性,晚期潛伏期感染1年后傳染性降低。孕婦可通過胎盤垂直傳播導致胎兒先天性梅毒,引起死胎、早產或新生兒肝脾腫大、骨軟骨炎等。
5、特殊表現:
HIV感染者可能出現非典型病程,表現為皮疹更廣泛、病情進展更快。神經梅毒早期即可出現,表現為腦膜炎、卒中或精神癥狀。眼部梅毒可引起葡萄膜炎、視神經炎,甚至失明。
梅毒患者需嚴格避免性接觸直至完成治療,性伴侶應同步篩查。治療期間每月復查血清滴度,隨訪2-3年。日常注意增強免疫力,避免熬夜、酗酒等降低抵抗力的行為。妊娠期梅毒需在孕早期和孕晚期各進行1個療程治療,新生兒出生后需立即接受預防性治療并定期隨訪至18個月。梅毒完全治愈后仍需警惕再次感染風險,建議每年進行性傳播疾病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