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復鼻塞、流鼻涕、打噴嚏可能由過敏性鼻炎、感冒、鼻竇炎、血管運動性鼻炎、藥物性鼻炎等原因引起。
1、過敏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是最常見的病因,主要由吸入花粉、塵螨、動物皮屑等過敏原引發。免疫系統過度反應導致鼻黏膜充血水腫,表現為陣發性噴嚏、清水樣鼻涕和鼻塞。部分患者伴隨眼癢、咽癢等癥狀。治療需避免接觸過敏原,必要時使用抗組胺藥或鼻用糖皮質激素。
2、感冒: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可引起急性鼻黏膜炎癥,通常持續7-10天。除鼻部癥狀外,多伴有咽喉痛、低熱等表現。病毒感染具有自限性,以對癥治療為主,如偽麻黃堿緩解鼻塞,但需警惕繼發細菌性鼻竇炎可能。
3、鼻竇炎:
細菌或真菌感染導致鼻竇黏膜炎癥時,會出現膿性鼻涕、面部脹痛及持續性鼻塞。急性鼻竇炎多繼發于感冒,慢性鼻竇炎可能與解剖異常有關。治療需根據病原體選擇抗生素,嚴重者需鼻內鏡手術改善引流。
4、血管運動性鼻炎:
非過敏性的鼻黏膜高反應狀態,常因溫度變化、刺激性氣味誘發。癥狀與過敏性鼻炎相似但無明確過敏原,檢查顯示IgE抗體陰性。治療以鼻用抗膽堿藥為主,避免冷空氣等物理刺激是關鍵預防措施。
5、藥物性鼻炎:
長期濫用減充血劑如萘甲唑啉會導致反彈性鼻黏膜充血,形成藥物依賴性鼻炎。表現為停藥后鼻塞加重,需逐步停用減充血劑并改用生理鹽水沖洗或鼻用激素替代治療。
建議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定期清洗床品減少塵螨接觸。鼻腔沖洗可緩解癥狀,但需使用專用洗鼻器避免嗆咳。飲食上增加維生素C和歐米伽3脂肪酸攝入有助于減輕炎癥反應。若癥狀持續超過2周或出現黃綠色膿涕、頭痛發熱等情況,應及時就診耳鼻喉科完善鼻內鏡或過敏原檢測。運動方面推薦游泳等有氧運動改善鼻腔通氣功能,但花粉季節戶外運動需做好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