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陽性通常指血液檢測中乙肝病毒標志物呈陽性反應,可能由乙肝表面抗原陽性、乙肝e抗原陽性、乙肝核心抗體陽性等不同指標組合引起。不同指標組合反映感染狀態差異,包括現癥感染、既往感染或疫苗接種后免疫反應。
1、表面抗原陽性:乙肝表面抗原HBsAg陽性是乙肝病毒現癥感染的標志,提示病毒正在復制。感染者需定期監測肝功能、乙肝病毒DNA載量,避免飲酒和肝毒性藥物。高病毒載量者可能需恩替卡韋、替諾福韋等抗病毒治療。
2、e抗原陽性:乙肝e抗原HBeAg陽性反映病毒活躍復制,傳染性強。此類患者可能出現乏力、食欲減退癥狀,需每3-6個月復查轉氨酶和病毒量。符合條件者可選擇干擾素或核苷類似物進行免疫調節治療。
3、核心抗體陽性:單獨乙肝核心抗體抗-HBc陽性可能提示既往感染已清除。建議完善乙肝表面抗體檢測,若抗體陰性可考慮補種疫苗。日常需避免肝臟二次損傷,減少高脂飲食攝入。
4、表面抗體陽性:乙肝表面抗體抗-HBs陽性多為疫苗接種成功或康復后獲得免疫力的表現。抗體滴度>10mIU/ml可有效預防感染,但免疫缺陷者需定期監測抗體水平。保持規律作息有助于維持免疫功能。
5、多項指標陽性:HBsAg與抗-HBc同時陽性提示慢性感染,HBeAg與抗-HBe共存可能處于血清學轉換期。此類情況需通過肝臟超聲和彈性檢測評估纖維化程度,必要時進行肝穿刺活檢明確病變分期。
乙肝陽性者應保持均衡飲食,適量增加優質蛋白和維生素B族攝入,避免生食貝類等高危食品。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等有助于改善肝功能。密切接觸者需接種疫苗并定期篩查,育齡女性感染者應在專科醫生指導下進行母嬰阻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