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性腹膜炎存在復發可能,復發風險與基礎疾病控制、治療規范性、免疫功能狀態等因素相關。預防復發需通過控制感染源、規范用藥、營養支持、定期復查、免疫調節等綜合管理。
1、基礎疾病控制:肝硬化、腎病綜合征等基礎疾病是主要誘因。門靜脈高壓導致腸道菌群易位,需長期服用普萘洛爾降低門脈壓力,合并腹水者定期腹腔穿刺引流。伴隨腹脹、發熱癥狀需及時就醫。
2、抗感染治療:未完成足療程抗生素治療易致細菌殘留。頭孢曲松、奧硝唑、莫西沙星是常用抗菌組合,治療需持續2-4周。治療期間監測體溫、腹痛變化及血常規指標。
3、營養干預:低蛋白血癥會加重腹腔感染風險。每日攝入1.2-1.5g/kg優質蛋白,選擇魚肉、乳清蛋白粉,搭配維生素C促進白蛋白合成。血清白蛋白需維持在30g/L以上。
4、腹腔護理:腹水穿刺后需無菌敷料覆蓋48小時,觀察有無滲液。居家使用腹帶支撐腹部,每日碘伏消毒導管入口處。出現腹膜刺激征應立即影像學檢查。
5、免疫調節:脾功能亢進患者可接種肺炎球菌疫苗。乙肝相關肝硬化需持續恩替卡韋抗病毒治療,HIV感染者需維持CD4計數>200/μl。必要時注射丙種球蛋白增強抵抗力。
復發預防需建立長期管理方案:低鹽飲食控制每日鈉攝入<2g,每周3次有氧運動改善門脈循環,每月檢測肝功能與腹水常規。肝硬化患者每6個月進行腹部超聲篩查,突發腹痛發熱需12小時內就診。維持腸道微生態平衡可口服雙歧桿菌制劑,避免使用非甾體抗炎藥加重黏膜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