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多動癥的藥物主要包括哌甲酯、托莫西汀、安非他酮等。多動癥可能與遺傳因素、神經遞質失衡、腦結構異常、環境毒素暴露、早產或低出生體重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活動過度、沖動行為等癥狀。
1、中樞興奮劑:哌甲酯是治療多動癥的一線藥物,通過調節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水平改善癥狀。這類藥物能有效提升注意力持續時間,減少沖動行為。用藥期間需監測心率、血壓變化,常見副作用包括食欲下降、失眠。
2、非中樞興奮劑:托莫西汀作為選擇性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適用于對哌甲酯不耐受患者。該藥物需持續服用4-6周才能顯效,具有全天候穩定血藥濃度的特點。可能出現嗜睡、消化道不適等不良反應。
3、抗抑郁藥物:安非他酮通過雙重作用機制調節神經遞質,特別適合共患抑郁癥狀的患者。需注意該藥物可能降低癲癇發作閾值,用藥前需評估神經系統狀況。常見副作用包括口干、頭痛。
4、α-2腎上腺素能激動劑:胍法辛適用于伴隨攻擊行為或抽動癥狀的患者。這類藥物通過調節前額葉皮層活動改善情緒控制,需逐步調整劑量以避免低血壓。可能出現鎮靜、頭暈等反應。
5、輔助治療藥物:對于共患焦慮的患者,可考慮短期使用舍曲林等抗焦慮藥物。用藥期間需密切觀察情緒變化,避免與中樞興奮劑產生相互作用。部分患者可能出現激越或睡眠障礙。
多動癥患者需保持規律作息,每日保證60分鐘有氧運動如游泳、騎自行車。飲食方面增加富含Omega-3脂肪酸的三文魚、堅果攝入,限制精制糖和人工色素。建立結構化日程表,采用正向強化行為管理策略,定期進行神經心理評估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