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槽癥可通過口服抗生素、局部清創、鎮痛處理、保持口腔衛生、避免刺激等方式治療。干槽癥通常由拔牙創傷、細菌感染、血凝塊脫落、口腔衛生不良、吸煙等因素引起。
1、抗生素治療:口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甲硝唑、克林霉素可抑制細菌繁殖,降低感染風險。抗生素需連續使用5-7天,配合血常規監測炎癥指標。干槽癥可能與厭氧菌感染有關,通常表現為劇烈疼痛、腐臭味等癥狀。
2、創面清創:使用生理鹽水沖洗牙槽窩,清除壞死組織和食物殘渣。局部應用碘仿紗條填塞可促進肉芽組織生長,操作需在局麻下進行。清創后24小時內避免漱口或觸碰創面。
3、疼痛管理: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可緩解疼痛,嚴重者可短期使用曲馬多。冷敷患側面部能減輕腫脹,每次不超過20分鐘。疼痛可能與神經末梢暴露有關,通常表現為放射性疼痛、夜間加重等癥狀。
4、口腔護理:使用氯己定含漱液每日漱口3次,進食后需用軟毛牙刷清潔鄰牙。術后兩周內避免使用吸管或用力吐唾,防止血凝塊脫落。吸煙者需嚴格戒煙,尼古丁會延緩傷口愈合。
5、飲食調整:選擇溫涼流食如牛奶、米湯,避免辛辣刺激或過硬食物。補充維生素C和蛋白質有助于組織修復,推薦食用雞蛋羹、果蔬泥。術后48小時內禁止飲酒或碳酸飲料。
恢復期需保持每日2000ml飲水量,避免劇烈運動或高空作業。術后一周復診檢查愈合情況,若出現持續發熱或膿性分泌物需立即就醫。建議使用兒童牙刷輕柔清潔手術區域,睡眠時抬高床頭減少局部充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