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齒拔除后鄰牙可能發生移位,可通過保持口腔衛生、佩戴保持器、定期復查、觀察咬合變化、及時正畸干預等方式預防或矯正。移位通常由智齒支撐作用消失、鄰牙受力改變、牙槽骨吸收、牙齒自然漂移傾向、原有牙列不齊等因素引起。
拔牙后牙槽窩愈合期間,牙齦組織可能萎縮導致鄰牙穩定性下降。每日使用巴氏刷牙法清潔,配合沖牙器清除牙縫食物殘渣,減少菌斑堆積對牙周組織的刺激。牙線清潔鄰接面時避免暴力拉扯,防止人為加劇牙齒松動。
正畸用Hawley保持器或透明壓膜保持器可固定鄰牙位置,尤其適用于拔除阻生智齒后存在牙列擁擠傾向者。夜間佩戴不少于8小時能有效對抗牙齒自然漂移力,需根據牙醫建議調整佩戴時長,避免長期使用導致咬合升高。
術后6個月拍攝全景片觀察鄰牙根尖位置變化,測量牙槽嵴高度是否降低超過1mm。數字化模型比對能發現0.5mm以內的微小位移,早期發現可通過片段弓矯治器進行微量調整,避免發展為明顯錯頜畸形。
鄰牙傾斜可能導致功能性咬合干擾,表現為咀嚼時特定牙位早接觸。使用咬合紙記錄接觸點分布,必要時調磨過高牙尖。對于出現顳下頜關節彈響者,需制作咬合板重新分配咬合力,防止移位加重。
當鄰牙傾斜超過15度或出現2mm以上間隙時,推薦采用自鎖托槽或隱形矯治技術。片段弓技術可單獨調整移位牙,全口矯治則適用于伴發深覆蓋或反頜的情況。骨性支抗種植體能為移位牙提供絕對支抗。
日常飲食應增加鈣質攝入如奶酪、豆腐,促進牙槽骨改建。避免單側咀嚼硬物造成偏側受力,推薦進行咬肌等長收縮訓練維持雙側肌肉平衡。每季度使用硅橡膠印模材料制取研究模型,動態追蹤牙齒位置變化趨勢,發現異常位移及時介入處理。已有明顯移位者可通過正畸牽引復位,配合牙周纖維切開術增強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