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前突可通過典型癥狀結合醫學檢查確診。患者常表現為排便困難、肛門墜脹感或排便不盡感,嚴重者需用手指協助排便。
典型癥狀識別:
直腸前突最突出的癥狀是排便困難,尤其多見于中老年女性。患者在排便時需長時間用力,糞便易滯留在直腸前突形成的囊袋內,部分患者會不自主用手按壓陰道后壁輔助排便。伴隨癥狀包括肛門墜脹、排便次數增多但每次量少,部分患者合并會陰部疼痛或性交不適。
專科檢查方法:
直腸指檢是初步篩查手段,醫生可觸及直腸前壁薄弱區。排糞造影能動態觀察排便時直腸前壁向陰道方向突出的程度,是確診的金標準。肛門直腸測壓可評估盆底肌功能狀態,超聲或MRI檢查有助于鑒別是否合并盆底其他病變。
臨床分級標準:
根據排糞造影結果分為三度:輕度前突深度小于15毫米,中度15-30毫米,重度超過30毫米。輕度患者可通過保守治療改善,中重度可能需手術修補。需注意與直腸脫垂、盆底失弛緩綜合征等疾病進行鑒別診斷。
日常護理需保持膳食纖維攝入量每日25-30克,推薦食用燕麥、火龍果等軟化糞便的食物。避免久坐久站,每日進行提肛運動3-4次,每次收縮肛門10秒后放松。嚴重便秘時可短期使用容積性瀉藥,但需在醫生指導下調整用藥方案。建議選擇軟墊座椅減輕盆底壓力,排便時采用蹲位姿勢更符合生理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