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子宮主要由剖宮產手術、子宮肌瘤剔除術、子宮穿孔修復術、多次宮腔操作及子宮發育異常等因素引起。
1、剖宮產手術:
剖宮產是瘢痕子宮最常見的原因。手術中子宮肌層被切開后愈合形成纖維結締組織,導致子宮壁薄弱區。隨著剖宮產次數增加,瘢痕處肌層可能逐漸變薄,妊娠中晚期發生子宮破裂風險升高。術后需嚴格避孕18-24個月,再次妊娠需加強超聲監測瘢痕厚度。
2、子宮肌瘤剔除術:
經腹或宮腔鏡肌瘤切除會破壞子宮肌壁完整性,特別是穿透宮腔的深肌層手術。術后形成的瘢痕可能影響胚胎著床,增加前置胎盤風險。手術中采用分層縫合技術可減少瘢痕形成,術后建議間隔1年以上再妊娠。
3、子宮穿孔修復術:
人工流產、宮腔鏡等操作導致的子宮穿孔需手術修補,創面愈合后形成局限性瘢痕。嚴重穿孔可能造成全層瘢痕,伴隨月經量減少或宮腔粘連。術后需預防感染,必要時使用雌激素促進內膜修復。
4、多次宮腔操作:
反復人工流產、清宮術等操作易引起子宮內膜基底層損傷,創面纖維化可形成彌漫性瘢痕。可能伴隨宮腔粘連、月經異常等癥狀。建議采取有效避孕措施,減少不必要的宮腔操作。
5、子宮發育異常:
先天性子宮畸形如單角子宮、縱隔子宮等常伴有肌層發育不良,手術矯正后形成的瘢痕更易出現愈合不良。這類患者妊娠期需密切監測,分娩方式建議選擇剖宮產。
瘢痕子宮患者應注意避免短期內重復妊娠,計劃懷孕前建議進行宮腔評估。孕期保持適度活動,避免增加腹壓動作,定期監測瘢痕厚度。飲食需保證優質蛋白和維生素C攝入,促進膠原蛋白合成。出現異常腹痛或陰道流血應立即就醫,分娩方式需由產科醫生綜合評估后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