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坐導致的皮膚損傷可通過保持干燥清潔、使用防護墊、調整坐姿、局部用藥、醫療干預等方式治療。該癥狀通常由局部壓迫缺血、摩擦刺激、潮濕環境、細菌感染、血液循環障礙等原因引起。
1、清潔干燥:久坐區域皮膚破損與汗液浸漬有關。每日用溫水輕柔清洗后徹底擦干,避免使用堿性肥皂。穿透氣棉質衣物,工作間隙站立通風,必要時使用不含酒精的嬰兒爽身粉吸收潮氣。
2、減壓防護:選用記憶棉或凝膠坐墊分散壓力,每30分鐘起身活動2分鐘。駕駛人員可配置波浪型透氣座套,輪椅使用者需每2小時改變體位。避免直接坐在硬質表面超過1小時。
3、創面處理:淺表糜爛可涂抹莫匹羅星軟膏預防感染,紅斑處使用氧化鋅軟膏隔離刺激。出現滲液時應用無菌紗布覆蓋,禁止撕揭痂皮。糖尿病患者需每天檢查尾骶部皮膚狀況。
4、感染控制:繼發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表現為紅腫熱痛,需口服頭孢氨芐或外用夫西地酸乳膏。真菌感染呈現環狀脫屑,建議聯苯芐唑乳膏與克霉唑溶液交替使用,療程不少于2周。
5、醫療處置:深度潰瘍伴壞死組織需清創術聯合負壓引流,靜脈用萬古霉素控制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大面積皮損考慮植皮手術,合并骨髓炎患者需要高壓氧治療。長期不愈需排查血管病變或全身性疾病。
改善飲食結構增加蛋白質攝入促進創面愈合,每日補充200mg維生素C增強皮膚抵抗力。進行游泳或瑜伽等低沖擊運動改善血液循環,睡眠時采用側臥位減輕臀部壓力。定期使用紅外線理療儀照射患處,護理期間監測體溫及創面分泌物的性狀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