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狀體脫位可通過佩戴矯正眼鏡、藥物治療、激光治療、手術復位、人工晶體植入等方式治療。晶狀體脫位通常由外傷、遺傳性結締組織病、高度近視、馬凡綜合征、年齡相關性懸韌帶松弛等原因引起。
1、矯正眼鏡:輕度晶狀體脫位可通過驗光配鏡改善視力。選擇框架眼鏡或角膜接觸鏡需根據脫位方向及屈光狀態調整,定期復查確保光學矯正效果穩定。避免劇烈運動防止脫位加重。
2、藥物治療:急性炎癥反應期需用糖皮質激素滴眼液抑制水腫,非甾體抗炎藥緩解疼痛,散瞳劑防止虹膜粘連。常用藥物包括氟米龍滴眼液、溴芬酸鈉滴眼液、復方托吡卡胺滴眼液。
3、激光治療:YAG激光可松解晶狀體懸韌帶局部粘連,適用于局限性半脫位。需聯合前房深度測量及UBM檢查精確定位,術后需監測眼壓變化及角膜內皮細胞計數。
4、手術復位:晶狀體全脫位至前房時需行晶狀體摘除聯合前段玻璃體切割。采用角鞏膜緣切口避免損傷角膜內皮,術中灌注平衡鹽溶液維持前房穩定性。
5、人工晶體植入:嚴重懸韌帶斷裂者需行囊袋張力環植入聯合人工晶體懸吊。根據囊膜完整性選擇三片式折疊晶體或虹膜夾持型晶體,術后三個月內避免俯臥位。
晶狀體脫位患者需保持低鈉飲食控制眼壓,每日補充維生素C增強懸韌帶韌性。避免舉重物及跳水等爆發性動作,游泳時佩戴護目鏡防止二次損傷。術后三個月每周復查視力、眼壓及眼底,出現突發眼紅眼痛需急診排查繼發性青光眼。馬凡綜合征患者建議每年進行心臟超聲及骨科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