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后出現(xiàn)軟質包塊可能由淋巴結反應性增生、皮脂腺囊腫、脂肪瘤、毛囊炎或腮腺腫脹等原因引起,可通過觸診檢查、抗感染治療、手術切除等方式處理。
1、淋巴結腫大:耳后淋巴結常因口腔炎癥、頭皮感染或感冒等出現(xiàn)反應性增生,觸診質地柔軟且可活動。建議觀察1-2周,伴隨發(fā)熱或持續(xù)增大需血常規(guī)檢查。局部熱敷可促進消退,避免反復按壓刺激。
2、皮脂腺囊腫:皮脂腺導管阻塞形成囊性結構,觸診有彈性感且與皮膚粘連。保持局部清潔避免繼發(fā)感染,直徑超過1cm或影響外觀可考慮門診手術切除,術后需定期換藥預防復發(fā)。
3、脂肪瘤:成熟脂肪細胞構成的良性腫瘤,觸診呈分葉狀且邊界清晰。生長緩慢者無需特殊處理,體積較大壓迫神經時需行脂肪瘤摘除術,術后復發(fā)率不足5%。
4、毛囊炎: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導致毛囊周圍紅腫,可能形成膿性包塊。外用莫匹羅星軟膏或夫西地酸乳膏,化膿成熟后需專業(yè)醫(yī)生切開引流,日常避免抓撓患處。
5、腮腺問題:腮腺炎或導管結石可能表現(xiàn)為耳垂下方腫脹,伴隨進食疼痛。超聲檢查明確診斷,細菌性腮腺炎需口服頭孢克洛,結石梗阻需行涎腺內鏡取石術。
調整飲食結構減少油脂攝入有助于預防皮脂腺囊腫,適當補充維生素C增強免疫力。每日進行頸部旋轉運動促進淋巴循環(huán),洗澡時注意清潔耳后皮膚褶皺。包塊持續(xù)存在超過一個月或出現(xiàn)疼痛加劇、皮膚破潰等情況,建議至耳鼻喉科或普外科就診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