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動脈栓塞需通過癥狀、體征及醫學檢查綜合判斷,典型表現為突發肢體疼痛、蒼白、無脈、感覺異常和運動障礙。
急性動脈栓塞的典型癥狀為“5P征”:疼痛Pain、蒼白Pallor、無脈Pulselessness、感覺異常Paresthesia和運動障礙Paralysis。疼痛多為突發劇烈銳痛,與栓塞部位相關。皮膚蒼白因缺血導致,觸摸患肢溫度明顯降低。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是重要體征,可通過對比健側肢體確認。感覺異常表現為麻木或針刺感,運動障礙嚴重時可出現肌肉僵硬或癱瘓。
1、診斷依據:
病史采集需關注心臟病史如房顫、瓣膜病、近期手術史或外傷史。體格檢查包括雙側肢體動脈搏動對比、皮膚溫度測量及神經功能評估。影像學檢查首選血管超聲,可快速定位栓塞部位及評估血流情況。CT血管成像或磁共振血管成像能清晰顯示血管解剖結構,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是診斷金標準,但屬于有創檢查。
2、鑒別診斷:
需與深靜脈血栓、動脈血栓形成、動脈痙攣等疾病區分。深靜脈血栓表現為肢體腫脹而非蒼白,動脈搏動通常存在。動脈血栓形成多有動脈硬化基礎,癥狀進展相對緩慢。動脈痙攣常見于雷諾綜合征,癥狀呈陣發性,保暖后可緩解。
日常需控制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病,戒煙限酒,規律監測心率預防房顫。突發肢體劇痛伴蒼白時需立即就醫,6小時內是黃金救治期。恢復期可進行肢體康復訓練,如踝泵運動促進側支循環建立,飲食選擇低脂高纖維食物,避免久坐或保持固定姿勢超過2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