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炎可通過發病機制、癥狀表現、檢查手段、治療方式和預后差異進行區分。前列腺增生多與年齡增長相關,前列腺炎常由感染或炎癥引發。
1、發病機制:
前列腺增生屬于良性組織增生,與雄激素水平及年齡增長密切相關,腺體體積增大會壓迫尿道。前列腺炎分為細菌性和非細菌性,細菌性多由大腸桿菌等病原體感染引起,非細菌性可能與盆底肌肉痙攣或免疫異常相關。
2、癥狀表現:
前列腺增生以排尿障礙為主,表現為尿頻、夜尿增多、尿線變細及排尿費力。前列腺炎常見下腹或會陰部疼痛,可能伴隨尿急、尿痛及發熱,慢性患者可能出現性功能障礙。
3、檢查手段:
前列腺增生通過直腸指檢可觸及腺體增大且表面光滑,超聲顯示前列腺體積增大但回聲均勻。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觸痛明顯,前列腺液檢查可見白細胞增多,細菌培養可明確病原體。
4、治療方式:
前列腺增生輕癥可采用坦索羅辛、非那雄胺等藥物,重癥需行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細菌性前列腺炎需用左氧氟沙星、多西環素等抗生素,慢性患者可配合α受體阻滯劑和物理治療。
5、預后差異:
前列腺增生屬于進行性疾病,藥物可控制癥狀但無法逆轉增生,手術效果顯著。急性前列腺炎經規范治療多可痊愈,慢性患者易復發,需長期管理生活方式。
日常需避免久坐和辛辣飲食,適度進行凱格爾運動增強盆底肌力。急性期限制性生活,保持規律排尿習慣。定期復查前列腺特異性抗原指標,50歲以上男性建議每年進行泌尿系統檢查。出現血尿、尿潴留或持續發熱需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