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結節可通過定期復查、藥物治療、射頻消融術、甲狀腺部分切除術、甲狀腺全切除術等方式干預。甲狀腺結節通常由碘攝入異常、遺傳因素、炎癥刺激、甲狀腺腺瘤、甲狀腺癌等原因引起。
1、定期復查:
體積小于1厘米且無惡性征象的結節建議每6-12個月復查超聲。復查期間需觀察結節大小、形態、血流信號變化,若出現邊界模糊、微鈣化等可疑特征需進一步穿刺活檢。
2、藥物治療:
甲狀腺功能異常伴結節可服用左甲狀腺素鈉片調節激素水平。合并橋本甲狀腺炎時使用硒酵母片改善抗體指標,Graves病引發結節需配合甲巰咪唑控制甲狀腺毒癥。
3、射頻消融術:
適用于3-4厘米良性結節且產生壓迫癥狀者。該微創手術通過電極針產熱使結節壞死萎縮,術后24小時可恢復日常活動,并發癥風險低于傳統手術。
4、甲狀腺部分切除:
疑似惡性或活檢確診為濾泡性腫瘤時需行患側腺葉切除術。手術可保留部分甲狀腺功能,但需終身監測剩余腺體結節變化,術后可能出現暫時性聲嘶或低鈣血癥。
5、甲狀腺全切除:
確診甲狀腺乳頭狀癌且腫瘤>4厘米需根治性切除。術后需終身服用優甲樂替代治療,并每半年監測甲狀腺球蛋白水平,放射性碘治療常用于清除殘余病灶。
日常需保證每日150微克碘攝入,海帶紫菜等海產品每周食用2-3次。避免頸部受壓和電離輻射暴露,術后患者應定期檢測促甲狀腺激素水平,運動選擇瑜伽或游泳等非對抗性項目,術后疤痕護理需持續使用硅酮敷料6個月。出現聲音嘶啞、吞咽困難等壓迫癥狀或結節短期內快速增長時需及時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