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感覺有水可通過清理耳道、使用滴耳液、抗感染治療、鼓膜穿刺、手術治療等方式改善。這種情況多由外耳道進水、外耳道炎、中耳炎、鼓膜積液、膽脂瘤等原因引起。
1、清理耳道:
外耳道進水是最常見原因,可用消毒棉簽輕輕吸附水分,避免用力掏挖。游泳或洗澡后傾斜頭部單腳跳有助于排出液體。若存在耵聹栓塞,需由醫生用生理鹽水沖洗或專用工具取出。
2、使用滴耳液:
細菌性外耳道炎可選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真菌感染適用克霉唑滴耳液。使用前需將藥液溫熱至體溫,側頭滴入后保持體位5分鐘。合并瘙癢時可短期使用氫化可的松滴耳液緩解癥狀。
3、抗感染治療:
急性中耳炎需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青霉素過敏者可用頭孢克洛。伴隨發熱疼痛可配合布洛芬。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可能需長期服用桉檸蒎腸溶軟膠囊促進黏液排出。
4、鼓膜穿刺:
持續3個月以上的鼓室積液需行鼓膜穿刺術,抽出淡黃色漿液。兒童反復發作可在穿刺時置入通氣管。術后避免用力擤鼻,防止污水進入耳道。
5、手術治療:
膽脂瘤型中耳炎需行乳突根治術清除病變組織。先天性耳瘺管感染反復發作時,需手術切除瘺管。術后需定期換藥并監測聽力變化。
保持耳道干燥是預防關鍵,游泳時使用硅膠耳塞,洗頭后及時擦干耳廓。避免使用尖銳物品掏耳,棉簽僅清潔耳廓即可。感冒時正確擤鼻應單側交替進行。飲食注意補充維生素A、E增強黏膜抵抗力,適量食用深海魚、堅果等含鋅食物。出現耳鳴、聽力下降或眩暈等癥狀時應立即就診,長期積液可能影響兒童語言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