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睪結核可通過抗結核藥物治療、手術引流等方式治療,通常由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免疫力低下等因素引起。該病可能與泌尿系統結核播散、血行感染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陰囊腫脹、疼痛、低熱等癥狀。
1、藥物治療:一線抗結核藥物包括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需遵循早期、聯合、規律、全程用藥原則。治療期間需定期監測肝功能,藥物療程通常需持續6-9個月。出現耐藥情況時可選用二線藥物如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
2、手術干預:對于形成冷膿腫或竇道者需行附睪切除術,合并睪丸受累時可能需睪丸部分切除術。術前應保證至少2周抗結核治療,術后仍需完成全程藥物治療。手術能清除病灶但無法替代藥物治療。
3、營養支持:每日需保證優質蛋白質攝入如魚肉、雞蛋、牛奶,補充維生素A/D增強黏膜免疫力。建議采用高熱量飲食模式,適當增加堅果、橄欖油等健康脂肪攝入。避免酒精及辛辣食物刺激泌尿系統。
4、生活管理:治療期間需嚴格戒煙,保持陰囊部位清潔干燥。建議穿著寬松棉質內褲減少摩擦,避免劇烈運動或重體力勞動。保證每日7-8小時睡眠,午后可適當臥床休息減輕陰囊墜脹感。
5、復查監測:每月需進行尿常規、血沉檢查,每3個月復查陰囊超聲。治療結束后2年內每半年隨訪1次,觀察是否復發。出現排尿疼痛、血精等癥狀需立即復查。
附睪結核患者應保持每日30分鐘溫和有氧運動如散步、太極拳,避免騎自行車等壓迫會陰部的運動。飲食注意補充鋅元素促進組織修復,多食用牡蠣、牛肉、南瓜子等含鋅豐富食物。護理重點在于堅持規范用藥與定期復查,治療期間避免性生活防止交叉感染。陰囊腫脹時可嘗試冷敷緩解,但禁止自行擠壓或穿刺膿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