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出血與月經的區別主要在于生理機制、周期規律性及伴隨癥狀。月經是子宮內膜周期性脫落引起的生理性出血,子宮出血則包含病理性和生理性異常出血。
月經由下丘腦-垂體-卵巢軸調控,伴隨卵泡發育、排卵及黃體形成,子宮內膜周期性增厚脫落。子宮出血可能由激素失調、子宮內膜病變或全身性疾病導致,無固定周期規律。
月經出血持續3-7天,量約20-80ml,呈暗紅色伴內膜碎片。異常子宮出血持續時間不定,可能表現為點滴出血、大量出血或血塊增多,顏色可從鮮紅至棕褐色。
月經周期21-35天,排卵前后有明確時間關聯。子宮出血可能發生在非經期,如排卵期出血、絕經后出血,或表現為周期縮短延長、經間期出血。
月經可能伴隨輕度下腹墜脹、乳房脹痛等生理反應。病理性子宮出血常合并貧血、頭暈、腹痛加劇,或與多囊卵巢綜合征、子宮肌瘤等疾病相關。
異常子宮出血可能與子宮內膜息肉、子宮腺肌癥、凝血功能障礙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不規則出血、性交后出血或絕經后突發出血。
日常需觀察出血模式變化,記錄出血時間、量及伴隨癥狀。建議保持鐵元素攝入,選擇牛肉、菠菜等食物;避免劇烈運動加重出血;出現持續異常出血或貧血癥狀需婦科檢查,通過超聲、激素檢測明確病因,必要時采用藥物治療或宮腔鏡手術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