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可通過抗生素治療、鼓膜穿刺、鼓室成形術等方式治愈。中耳炎通常由細菌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礙、免疫力低下、過敏反應、腺樣體肥大等原因引起。
1、細菌感染:急性化膿性中耳炎多與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等病原體有關,表現為耳痛、聽力下降、耳道溢膿。臨床常用阿莫西林、頭孢克肟、左氧氟沙星等藥物控制感染,鼓膜穿孔者需配合局部清洗。
2、咽鼓管異常:兒童咽鼓管短平易致病原體逆行感染,成人多因鼻竇炎或鼻咽部腫瘤壓迫引發。建議通過咀嚼口香糖促進咽鼓管開放,鼻腔沖洗改善通氣功能,反復發作需排查鼻咽部病變。
3、免疫力調節:糖尿病或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患者易遷延不愈。需保證每日7-8小時睡眠,補充維生素C和鋅制劑,冬季接種流感疫苗降低復發風險。
4、過敏因素:過敏性鼻炎患者中耳炎發生率增高3倍。規避塵螨花粉等過敏原,使用氯雷他定等抗組胺藥物,合并滲出性中耳炎時可短期應用鼻用激素。
5、腺樣體處理:兒童腺樣體肥大阻塞咽鼓管開口,需耳鼻喉科評估是否行腺樣體切除術。術后配合吹氣球訓練促進咽鼓管功能恢復,定期聲導抗檢查監測中耳狀態。
日常避免用力擤鼻及污水入耳,游泳時佩戴專用耳塞。急性期每日熱敷耳周2-3次,選擇鱈魚、胡蘿卜等富含維生素A食物促進黏膜修復。恢復期進行鼓膜按摩輕壓耳屏后快速松開改善中耳通氣,合并耳鳴者需限制咖啡因攝入。病程超過3個月或聽力損失>40分貝需考慮鼓室探查手術,多數患者經規范治療可獲得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