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蛔蟲感染可通過阿苯達唑、甲苯咪唑、左旋咪唑等藥物驅蟲。蛔蟲病通常由攝入被蟲卵污染的食物或水引起,與衛生條件差、生食未洗凈蔬菜等因素有關,常表現為腹痛、營養不良等癥狀。
1、阿苯達唑:通過抑制寄生蟲對葡萄糖的攝取導致蟲體死亡,對成蟲和幼蟲均有殺滅作用。服藥期間可能出現輕微頭暈或胃腸道不適,無需特殊處理。兒童與成人用藥劑量需遵醫囑調整。
2、甲苯咪唑:干擾蟲體微管蛋白合成,使蛔蟲無法吸附腸壁而隨糞便排出。該藥對蛔蟲卵發育也有抑制作用,適合集體驅蟲治療。用藥后偶見皮疹等過敏反應,肝功能異常者慎用。
3、左旋咪唑:作為神經節興奮劑可麻痹蟲體肌肉,促使活蟲主動排出體外。除驅蛔蟲外,對鉤蟲感染也有療效。服藥后可能出現短暫發熱或乏力,應避免與酒精同服。
日常需加強生熟食分開處理,瓜果去皮后食用,教育兒童飯前便后洗手。家庭成員確診后建議共同服藥預防重復感染,治療后2周需復查糞便蟲卵。
蛔蟲病流行區應定期開展集體驅蟲,改善廁所衛生設施。患者可增加南瓜子、胡蘿卜等富含植物堿食物輔助驅蟲,避免空腹食用辛辣刺激物。持續腹痛或嘔吐需排除膽道蛔蟲癥等并發癥,及時進行超聲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