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情況下可以通過典型癥狀初步判斷是否患有痔瘡。痔瘡主要表現為肛門周圍疼痛、瘙癢、排便時出血或肛門處有柔軟腫塊突出,內痔可能伴隨無痛性便血,外痔則常伴有局部不適感。
痔瘡分為內痔、外痔和混合痔三種類型。內痔位于齒狀線以上,通常表現為排便時無痛性鮮紅色出血,嚴重時痔核可能脫出肛門;外痔位于齒狀線以下,可觸及肛門周圍柔軟腫塊,常伴有疼痛和瘙癢;混合痔兼具內外痔特征。排便習慣改變、久坐久站、妊娠、長期便秘或腹瀉等都是常見誘因。
典型癥狀自查:
排便后擦拭時發現鮮紅色血跡是最常見表現,血液通常附著于糞便表面或便紙上。肛門區域持續瘙癢可能由于痔瘡分泌物刺激皮膚所致。觸摸肛門周圍發現柔軟腫塊,排便時腫塊增大,便后可能回縮或持續外突。久坐后肛門墜脹感明顯,溫水坐浴可緩解癥狀。
鑒別診斷要點:
需要與肛裂、直腸息肉、直腸脫垂等疾病區分。肛裂疼痛劇烈且排便后持續數小時,出血量少;直腸息肉出血常混于糞便中;直腸脫垂可見黏膜呈環形脫出。若出現黑色柏油樣便、體重驟降、排便習慣持續改變等警報癥狀,需警惕結直腸腫瘤可能。
保持每日1500-2000毫升飲水,增加全谷物、果蔬等膳食纖維攝入,養成定時排便習慣。避免久坐超過1小時,建議每小時起身活動5分鐘。肛門不適時可使用溫水坐浴,水溫38-40℃為宜,每次10-15分鐘。癥狀持續或加重時應及時就醫,通過肛門指診、肛門鏡等檢查明確診斷。孕期女性更需注意預防,側臥休息減輕盆腔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