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過敏需根據具體癥狀在醫生指導下選擇抗組胺藥、糖皮質激素或免疫調節劑。
1、抗組胺藥物:
抗組胺藥是治療皮膚過敏的常用藥物,能有效緩解瘙癢、紅腫等癥狀。第一代抗組胺藥如苯海拉明具有鎮靜作用,適合夜間使用;第二代抗組胺藥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副作用較小,適合白天服用。這類藥物通過阻斷組胺受體減輕過敏反應,但可能引起嗜睡、口干等不良反應,需遵醫囑調整用藥方案。
2、糖皮質激素:
中重度過敏癥狀可短期使用糖皮質激素。外用制劑如氫化可的松乳膏適用于局部皮疹,能快速消炎止癢;口服制劑如潑尼松用于全身性過敏反應。使用需嚴格遵循療程,長期應用可能導致皮膚萎縮、激素依賴等副作用。突發嚴重過敏時,醫生可能建議注射地塞米松等速效激素控制癥狀。
3、免疫調節治療:
反復發作的慢性過敏可考慮免疫調節劑。鈣調神經磷酸酶抑制劑如他克莫司軟膏適用于面部等敏感部位,能減少激素使用;口服免疫抑制劑如環孢素用于頑固性濕疹。生物制劑如奧馬珠單抗針對特定免疫球蛋白E介導的過敏,需定期皮下注射。這類治療需監測肝腎功能等指標,孕婦及兒童用藥需特別謹慎。
皮膚過敏期間應穿著純棉寬松衣物,避免搔抓刺激皮損。每日用溫水清潔后及時涂抹無香料保濕霜,修復皮膚屏障。飲食宜清淡,限制海鮮、堅果等易致敏食物,適量補充維生素C和歐米伽3脂肪酸。急性期減少戶外活動,外出做好物理防曬。保持居住環境通風干燥,定期清洗寢具。若出現呼吸困難、面部腫脹等全身癥狀需立即就醫,避免延誤過敏性休克等危急情況處理。